前两天,
一张李兰娟院士的照片上了热搜。
图片上,73岁的李兰娟除下口罩,
底下是一张双颊被口罩勒出印痕的脸。
这张照片第一时间刷爆网络,
获得了7.2亿的阅读量。
底下的评论,也都是给李兰娟院士打气。
“跟我奶奶一样的年纪。。。太辛苦啦!”
“(李兰娟)就是这次疫情里,医务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每天都要经历这些勒痕。。。”
而更多人,是在为李兰娟鸣不平。
因为,她最近被黑的实在厉害。
“她本是应该享清福的年龄,却依然在最前线战斗。。。居然有人黑她,到底是为什么?”
熟悉英语的爸妈或许知道
英文里面有一个词叫Witch-hunt
专门指代“毫无道理的迫害和无理的攻击”
万万没想到
在全国防疫的关键时刻,
我们竟然看到了一场荒谬的Witch-hunt,
更没想到的是,
这场Witch-hunt的主角是李兰娟,
对,你没看错,
这次被黑的,
就是那个凌晨4:40分到达武汉
为了抗“疫”每天只睡3个小时的李兰娟。
1
她找到了有效药,竟成了罪状
说起来可能难以置信,
李兰娟被泼脏水,
竟然源于她找到了
两款能够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阿比朵尔、达芦那韦
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疫情开始之后,
武汉危重病人死亡的速度很快、占比也很高,
人们一直在问,医务工作者也一直在尝试,
有没有一种药物,可以缓解这样的高死亡率?
最快速高效的办法,无疑就是在现有的药物里,
找到能够起作用的一种或几种。
现在,药物来了,
没想到,流言也来了!
首先,是某一个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
这篇言之凿凿的文章,直接扣下两顶帽子
第一:李兰娟搞利益输送,用儿子公司出品的药
第二:药物没有经过体外细胞测试,安全存疑。
于是,许多键盘侠也顺利地被带起了节奏,
这些罪状乍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爸妈营带大家一个个来看。
首先,是阿比朵尔、达芦那韦
这两种药的出处问题,
阿比多尔:前苏联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药物,1993年在俄罗斯上市。
达芦那韦:这是美国强生公司的产品,2008年1月份才上市。
再来看这两款药物的国内生产商,
之前新京报记者查询了国家药监局数据库,
目前共有6家企业生产盐酸阿比多尔。
而达芦那韦考比司他片商品名称为普泽力,
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发。
所有这些药厂的名字,
跟李兰娟的儿子毫无关系,
那么,这位被卷进舆论漩涡的儿子,
究竟做了什么呢?
答案是:大数据筛查!
没错,李兰娟儿子是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
疫情期间,这家公司使用手头的大数据资源,
参与帮助筛查了市面上的多种药物,
最后,确定了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
所以,利益输送,谈何而来?
再来看第二宗罪
——所谓药物未经体外细胞测试,不够安全。
这算是有道理,但是
拜托!疫情在武汉疯狂扩散,
这座城市几乎已经进入战时状态了,
虽然严谨的用药流程必须包括体外细胞实验。
但实际情况是:
每天都在死人!
在这种极特别情况下,
一旦一种药产生疗效,
那么,先让人活下来,这难道不是第一位的?
那些坐在键盘另一段,
鼓吹临床用药流程不正义的人,
有没有想过千百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他们的临床方案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救人!
而李兰娟院士能够顶着压力宣布这些药物有效,
未尝不是说出他们的心声呢?
其实,这两项指控,
倒让我看到了李兰娟的担当,
她最在意的,应该是救人的速度和效率,
所以,数据筛查可以内举不避亲
用药流程也能适应非常时期的节奏和要求,
这份担当,就跟钟南山宣布「武汉存在人传人」现象是一样的,说出来之前,就有了承担后果的觉悟,这样的觉悟,不是人人都有的!
2
武汉战疫
她第一个说出“封城”二字
其实,大凡关注李兰娟院士
在本次新冠疫情里的所言所行的人,
绝不会被那些无稽之谈牵着鼻子走。
大家或许不知道,
这一次疫情,第一个提议封城的人,
就是李兰娟。
说实话,
封城——这绝不是能轻易说出口的两个字。
这意味着暂时“剥夺”1000多万人流动的自由,
在央视记者董倩问她,
是如何想到封城的决策时,
老太太是这样说的。
很多人觉得,李兰娟平静地说着这一切,
是个名副其实的“狠角色”。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大敌当前,
一个沉着冷静陈述客观事实的专家,
才让人更有安全感,不是吗?
而在你的家乡
当确诊人数每日下降的时候,
你是不是也要感谢一下冷静的李兰娟呢?
如果说,钟南山那句“存在人传人”,
是打响了抗疫第一枪的话,
那么,李兰娟的“封城令”
则正式吹响了战疫之号,
无怪乎,李兰娟和钟南山,
常常是并行出现的两个名字,
本次疫情中,
他们实在是被网友们称为“定海神针”
封城之后,
李兰娟正式投入到抗疫第一线,
在李兰娟儿子郑洁的公号里,
你能看到这样一段话,
“日历上,她自1月17日后,就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整整六天……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从18日开始到28日,她没有一天不是2点之后睡的。”
除夕晚上,她奔赴北京,
在大多数家庭还在家看春晚吃年夜饭的时候,
她跑去北京参与疫情控制的会议。
同一天,她抽空发了一条微博,
调侃自己留下丈夫一个人弄年夜饭。她口中的郑院士,是自己的丈夫——肝胆外科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这个家庭,便在大年夜,再没有团聚在一起。
之后,李兰娟在机场,用几只饺子打发了2020年的除夕。
从此以后,李兰娟成了
每天只睡3个小时的老太太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
“其实我身体还好!”
这时,身边的护士马上补充:
“她平时只睡3个小时”
而李兰娟只回头说了这么一句:
“现在首要的,是怎么去检验测试盒的敏感度!”
老太太永远都是忙忙碌碌,
给一个背影,说一下防疫近况,
然后迅速消失。
于是乎,记者总是追着李兰娟跑
终于,在2月20号,
拍到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ICU病房
拍到她一张斜着两道勒痕的脸,
也拍到她在同行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园园的背后,用记号笔写上“圆圆生日快乐”的字样。
从疫情开始到今天,
你只要关注李兰娟的访问,
便会发现,
她几乎不谈自己,
不诉苦也不抱怨,
她喜欢就事论事,
唯一的情感“宣泄”
便是几天前,
在镜头前比了一个“加油的姿势”
而回顾李兰娟的整个成长经历
你会明白,这就是她的处世之道,
说的不多,但做的够好。
3
SARS守城 她隔离了1000多人
之前,有很多公号写李兰娟,
标题大多都是《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虽然李兰娟自称自己曾是赤脚医生,
但她的成长经历,
却远非赤脚医生一词可概括,
那是一段穷苦女孩子,
不断求知求学的奋进人生。
出身于绍兴农村的李兰娟,
父母都是农民,
李兰娟1960年读完小学,
恰逢3年自然灾害。
母亲让她回家帮忙干活。
成绩优秀的李兰娟本来很可能辍学。
还是老师劝她说,
你不要把被褥(从学校)拿回家,
你就跟妈妈说,我干完农活,还回来读书。
于是,一个月后,李兰娟回到了学校。
1963年,李兰娟初中毕业,
本想读个中专好快点赚钱养家,
谁知道,杭一中(当时杭州最好的高中)来县里招生,
全县招两个,成绩优秀的李兰娟又被选中。
至此,读书,成了她最大的人生抱负。
10年文革,李兰娟上山家乡,
到了农村,她还是觉得,自己要学点东西,
于是,她让学校打了证明,
自己跑去学针灸,
几年下来,高中生李兰娟,
才成了公社和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
一边在乡里做代课老师,
一边给乡亲们看病,
时间长了,精力不够用,
她必须作出选择,
当老师?每月24块工资。
还是当赤脚医生?每月3块收入。
李兰娟说:
“我觉得做老师,知识好像就已经在我身上了,知识不停拿出去而已,当时当医生,我还可以学更多东西,我喜欢学!
就这样,李兰娟走上了学医的路,
1970年,浙江医科大学招生,
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医科大学生。
从此,李兰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
一干,就是近半个世纪,
在这四十多年里,她做出了什么成绩呢?
1986年,她开始研究人工肝课题,
1996年,她和她的团队终于总结出了
一整套人工肝的规范标准和使用方法。
至此之后,中国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死亡率,
从%88.1下降到%21.1
2003年,非典肆虐。
李兰娟时任浙江卫生厅厅长,
4月19日,杭州发现3例输入型病人,。
4月20日,李兰娟做了两件事,
第一:向全省公开发现病例的事实
第二:对与病例接触过的1000多人,实行隔离。
有记者问李兰娟,隔离那么多人,有没有想过,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她只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坚持这么做,因为根据传染病法,SARS这样达到甲类传染病程度的病种是可以隔离的。”
这是李兰娟对事实的尊重,
而不是对许多所谓官场原则的屈从。
而正是这一次尊重事实的隔离,
让浙江创造了2个“零感染”的奇迹:
医务人员零感染,“二代感染”为零。
李兰娟防控做的很到位,
而在治疗这一块,她同样很高效,
她和她的攻关小组,
仅仅用了48个小时,
就分离出了SARS病毒,
并研制出了SARS病毒的诊断试剂。
难怪,提到李兰娟,
杭州人总要竖大拇指,
在最艰难的时刻,
她用自己的魄力和智慧,
守住了一座城。
如今,守城人冲在了前线,
这倒好,背后脏水源源不断地泼过来。
但李兰娟怎么回应呢,
73岁的老太太说:“
“我没法儿回应,我太忙了”
4
真的很想对那些造谣的人说一句:
给冲锋者一点生存空间吧!
老太太说自己不会回应,
但并不代表她不会伤心。
所有的Witch-hunter之所以会造谣,
无非是因为恐惧。
但是,他们恐惧什么呢?
树兰医院的成功?
作为李兰娟一手创立的私立医院,
树兰在业界的名声有口皆碑,
这一次
我们就不懂了,
都说知识才是财富,
当真正拥有知识的人,
用它赚取财富,
怎么会让那么多人不舒服?
树兰医疗队分两批带着物资驰援武汉的时候,
怎么竟没见到造谣者去点个赞?
谁说中国工程院院士
就不能靠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医院了?
谁说他们就不能靠着医院赚钱养家了?
谁说清贫才是国之栋梁的正确打开方式?
越穷越爱国?
这些歪理,到底是哪里来的?
让李兰娟告诉你什么叫爱国吧,
她在《开讲啦》上有这样一些话,
这些话,首先说出了中国医生的气度。
“我不在乎人工肝的各项专利什么的,
我尽可能地公开,给各地医生办各种培训班,
因为急性肝炎的病人无法长途跋涉去就医,
我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就近治疗。
我看到病人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这些话,还说出了中国医生的傲气!
“2013年,爆发H7N9禽流感之后,
我们迅速响应,
再也不是10年前的非典时代了,
那时我们被世界卫生组织发了黄牌,
因为技术不到家。
现在,仅仅用了5天,
我们就锁定了病毒来源,
关闭了活禽市场,
这样的速度,
连美国CD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都要来考察学习
我们还自己研制成了病毒的种子株,
可以自己制作疫苗,
不用别的国家提供,
这个疫苗,就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了“
深圳奥德曼夏令营